25
2015/08
分享
劉新安:安化黑茶鳳凰涅槃的推手
發(fā)布時間:
2015-08-25 12:00
來源:
劉新安:安化黑茶鳳凰涅槃的推手
(白沙溪茶文化博物館)
(白沙溪黑茶文化產業(yè)園開園盛典現(xiàn)場)
(白沙溪鈞澤源有機生態(tài)茶園基地)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新安)
劉新安,1963年生于安化縣小淹鎮(zhèn)。1987 年畢業(yè)于益陽供銷學校企業(yè)管理系專業(yè),1987年8月至2007年4月,他先后擔任白沙溪茶廠副廠長、廠長等職,2007年5月至今,任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并兼任全國邊銷茶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省茶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2008年1月當選為湖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2010年被評選為中國茶葉行業(yè)年度經濟人物,2013年再次當選為湖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并獲得湖南十大杰出經濟人物獎?!?/span>
他是一個壯實黝黑的山區(qū)漢子,說到興奮處,甚至會脫了鞋盤腿坐在沙發(fā)上,山區(qū)人的質樸和執(zhí)著在他身上一覽無遺。
他帶領的老國企白沙溪茶廠,背負沉重包袱在市場經濟中拼殺,探索、轉型、重建并再創(chuàng)輝煌業(yè)績,被業(yè)界稱為黑茶領域的“一面旗幟”。
但他卻從不覺得自己有什么“戰(zhàn)功”,哪怕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全部都奉獻給了白沙溪,并讓白沙溪這塊品牌享譽大江南北。
他真誠而質樸地告訴我們,他們只是遇上了一個盛世興茶的好時代而已。
而實際上,白沙溪以及安化黑茶的重新崛起與走向輝煌與他不可分割。
1980年進廠
一場注定一輩子的緣分
在說劉新安之前,不得不說黑茶與白沙溪茶廠的歷史,因為這與劉新安休戚相關。
白沙溪茶廠位于安化縣小淹鎮(zhèn),為湘中古邑的安化,是古老梅山文化的中心區(qū)域,自古以茶揚名天下。
安化境內萬山重疊,云霧繚繞,山崖水畔,不種自生茶樹更是隨處可見。五代(935年)蜀,毛文錫《茶譜》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渠江薄片,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這便是早期的安化黑茶了。
歷史上作為世界黑茶的生產中心,安化山山種茶,四季運茶。關于安化的茶馬古道,據說是中國南方最后一支馬幫對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經考證,安化也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白沙溪茶廠則創(chuàng)建于1939年,是為維持戰(zhàn)時經濟、調劑抗戰(zhàn)資源由留學日本九州大學的農學士、安化人彭先澤創(chuàng)建,曾經歷了抗戰(zhàn)的烽火,參加過建國的偉業(yè),有過輝煌的歷史和榮耀,建廠以來一直擔負著保證邊疆供茶、穩(wěn)定邊疆的重任。
作為全國緊壓茶的發(fā)祥地,邊銷茶的搖籃,白沙溪曾創(chuàng)造了中國緊壓茶史上的數(shù)個第一:第一支千兩花卷茶,第一片黑磚茶,第一片茯磚茶,第一片花磚茶。早在1956年被評為全國五個優(yōu)秀茶廠之一, 1983年、1987年其生產的花磚茶和黑磚茶連續(xù)兩次被評為商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
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國有企業(yè)的計劃經濟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發(fā)展滯后,造成連年虧損。1999年,外人眼中很牛氣的國有茶廠其實早已處于半停產狀態(tài),生產的邊銷茶價格倒掛,每年虧損數(shù)百萬元。
1963年,劉新安就出生在這有著厚重歷史,而又彌漫著茶園芬芳的安化白沙溪,他的父母當時就是白沙溪茶廠的職工。
“壓起來呀,把杠抬呀!重些壓呀,慢些滾呀!大杠壓得好呀,腳板穩(wěn)住勁呀。小杠絞得勻呀,粗茶壓成粉呀,細茶壓成餅呀,香茶銷西口呀……”劉新安告訴我們,他的童年就是在這氣勢磅礴的壓茶號子中度過的。
1980年,從安化三中高中畢業(yè)的劉新安頂父親的班進入茶廠工作,他當初也許沒有想到,就是這一次“被動”的進入白沙溪,從此自己與白沙溪再也沒法分開了。
當時才滿17歲的劉新安被分配在制茶車間,有股子調皮勁的他對制茶情有獨鐘。
“在制作過程中,黑茶渥堆發(fā)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呈油黑或黑褐,故稱黑茶。它是由采摘下來的鮮葉經過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七星灶烘焙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最后蒸壓成磚形的是黑磚、花磚或茯磚等。”
“千兩茶的加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共70多道工序,制作工藝比黑茶中的其他品種更加復雜,也更有講究,現(xiàn)在我們還是純手工制作千兩茶的。”
對于安化黑茶7大類數(shù)十個品種的工藝,已經從事行政工作十幾年的劉新安信手拈來,侃侃而談。
1983年,劉新安從制茶車間轉向了職工教育崗位,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益陽供銷學校攻讀企業(yè)管理。畢業(yè)后,他成為了白沙溪最年輕的車間主任。
“那時我在車間就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權、責、利’分明,充分調動起了車間工人的積極性,從原來每天生產3000片茯磚茶到后來每天1萬片,合格率從30%提高到了90%。我們車間因為業(yè)績突出,還組織去過上海、南京、武漢旅游呢。”那一段崢嶸歲月,劉新安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舊熱血沸騰。
進入90年代后,白沙溪這個老茶廠一時走不出計劃經濟的思維,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出現(xiàn)連年虧損,處于半停工狀態(tài),大面積員工下崗。
2000年,經廠領導提議、茶廠全體職工選舉,劉新安臨危受命出任白沙溪茶廠廠長。
而這一次扛起廠長這副重擔,也許就是一輩子。
2007年改制
讓白沙溪浴火重生
成功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
顯然,白沙溪茶廠也并沒有因為劉新安的接任而馬上起死回生。
“那時的日子是真的難熬啊,一年3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欠銀行的錢就達到了1000多萬元,當時全廠263人,其中254人停薪留職,大部分老職工以低保度日,全廠僅有9人堅守著支撐這個花甲老廠,維持著‘白沙溪’品牌的一線生機。”
體制的老化,綁住了企業(yè)發(fā)展的步伐。
“不能讓白沙溪這塊老牌子在我們手上消失,一定要想辦法突圍。”不服輸?shù)膭⑿掳沧鞒隽艘粋€大膽的決定:集資承包。
他召開了一次全廠的職工代表大會,由員工自行決定留下還是下崗。劉新安集資承包白沙溪茶廠的號召得到了十幾個員工的響應,紛紛私人出資維持工廠運轉。
當然,劉新安深知,集資后,茶廠雖然得以維系,但這是大家的血汗錢,要真正把茶廠辦起來,路還很艱難。
下定決心的劉新安憑著與黑茶打交道多年的經驗,覺得當務之急是要為黑茶的銷售打開一個新局面。
原來的黑茶,基本為政策供應茶,銷售渠道單一,價格低廉??呻S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都在大幅上漲,以原有的邊銷茶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如何突圍是劉新安當時想得最多的。
“以前大家窮得吃不上肉,我們的茶反倒好銷,現(xiàn)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吃肉,為什么我們的茶倒銷不出去了呢?”
“當時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以前是內地人一年難得吃上幾頓肉,而我們黑茶是刮油的,所以我們的茶只銷往吃肉食的西北牧區(qū)幫助他們解油膩;現(xiàn)在大家生活水平高了,天天吃肉,不也需要黑茶解油膩了嗎?”
通過逆向思維,劉新安定下目標:瞄準內地市場。
劉新安經過考察后決定,必須由邊銷轉為內銷,打響安化黑茶品牌,企業(yè)才能發(fā)展。
可內銷,安化黑茶的名頭不響,當時也只有白沙溪等幾個企業(yè)在堅持黑茶生產,大家對黑茶也不甚了解。為此,劉新安一個人既當廠長又當銷售員,背著產品爬火車到沿海城市推銷,蹭全國各地展會,一點一點地打開了市場,曾經舉步維艱的白沙溪茶廠也漸漸起死回生,為安化黑茶打開了內銷市場。
2007年,在省市各級部門的支持下,白沙溪也終于成功改制,組建了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有限責任公司,95%的職工以入股的方式加入了新公司。
甩開沉重的歷史包袱,白沙溪按照“上規(guī)模,創(chuàng)品牌,強龍頭,拓市場”的思路,面向市場、輕裝上陣、重新起航。
體制改變后,思路也跟著拓寬。一年時間,劉新安帶領他的團隊跑市場、抓生產、研究政策、宣傳推廣,終于在2008年改變了企業(yè)連續(xù)十幾年虧損的局面,一舉成為年創(chuàng)利稅上千萬元的現(xiàn)代企業(yè)。
從2007年到2015年,8年時間,將這個毫無生機的老茶廠拯救回來,并走上快速發(fā)展軌道——劉新安帶著白沙溪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破產企業(yè)和安化黑茶沉寂后迅猛崛起的奇跡。
而下面的一組數(shù)據可以簡單地為我們勾勒下這個“跨越式發(fā)展”:
當初職工的最高月工資640元,到現(xiàn)在3萬多一年,有的家庭加上年終紅利收入可達十幾萬;銷售收入從300萬元到2014年3.2億元;稅收從無到目前的近5000多萬元。
在白沙溪的帶動下,安化黑茶產業(yè)獲得了鳳凰涅槃的重生,曾經的八大茶鎮(zhèn)恢復了往日的輝煌,黑茶企業(yè)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2014年安化縣黑茶產值達80億元,黑茶成為了安化的支柱產業(yè)、富民產業(yè)。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幾個數(shù)字在外人看來或許枯燥無味,但作為企業(yè)中的每一員,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更能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
當我們向劉新安豎起大拇指的時候,他卻告訴記者說:“這場戰(zhàn)役決勝的關鍵是白沙溪的產品和白沙溪這個70多年的老品牌。”
劉新安告訴我們,公司每年都會將銷售收入的6%作為研發(fā)經費,傳承、創(chuàng)新產品,開創(chuàng)了由單一的邊銷茶生產發(fā)展到邊銷、內銷、外銷茶并舉的生產模式。目前,白沙溪已有八大系列90多個不同品種與規(guī)格的產品,這不但提高了安化黑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還滿足了社會各類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而就在今年,在劉新安的帶領下,團隊還研發(fā)了出了“十五泡”、“茯緣”、“新紀元”、“八年成就”、“歲月崢嶸”、“將軍茯航天珍藏版”等6款產品以及“筆韻茶香”泡飲機、“九洲千兩銀壺”2款茶具。
從2007年到2014年,白沙溪不斷推陳出新的8個參展茶品連續(xù)8屆榮獲中國國際茶業(yè)博覽會金獎,創(chuàng)下了安化黑茶在茶博會史上的8連冠;2010年,“白沙溪”黑茶作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進入上海世博會聯(lián)合國館展示展銷,奏響“一個地球、一個聯(lián)合國、一杯中國茶”的世紀絕唱;前不久,白沙溪牌千兩茶更是獲得了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駱駝獎,2015年,登上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的中國館,向世人呈現(xiàn)。
而正是白沙溪的發(fā)展,帶動了整個安化黑茶產業(yè)的全速發(fā)展,帶動了整個安化縣的全民經濟發(fā)展。如今,農民生產致富不用再外出打工,經營一片自家的綠色茶園,在家鄉(xiāng)的茶企參加工作都能安居樂業(yè)。
白沙溪贏了,劉新安笑了。
2015年開啟新紀元
書寫安化黑茶新傳奇
然而前進的步伐卻沒有就此止步。
2015年6月28日,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黑茶產業(yè)園竣工慶典在安化縣白沙溪茶廠盛大舉行。
這一場儀式,被稱為“打造黑茶旗艦,成就百年偉業(yè)”的序幕,也是劉新安夢想的延續(xù)。
早在2012年,益陽市政府就把白沙溪黑茶產業(yè)園“年產1.5萬噸優(yōu)質安化黑茶清潔化生產線建設項目”列為“三項行動”重點項目工程之一。
項目一期工程,4棟現(xiàn)代化生產車間、2棟毛茶倉庫于去年3月28日投產運行。包括立體化磚茶成型車間、傳統(tǒng)工藝茯磚生產車間、分選凈化車間、發(fā)酵車間、現(xiàn)代化自動控溫烘房、冠突散襄菌“金花”培育園、成品倉庫、包裝車間等,全程流水線管控,年產能達2萬噸,將引領安化黑茶自動化、清潔化、標準化生產。
項目二期有綜合大樓、黑茶博物館、體驗中心等,于2015年6月28日正式交付使用。
如今,沿資水而建的白沙溪黑茶產業(yè)園,新廠房寬敞明亮、簡潔大氣,舊廠房厚重干凈、樸實無華,新舊廠房交相輝映;沿江風光帶美景如畫,八角茶亭賞景怡情,花草相依;隔江相望,鈞澤源茶園基地連片成梯茶飄香。除此之外,安化黑茶標志性建筑“千兩茶王”景觀塔、白沙溪黑茶文化長廊都將后續(xù)投入建設。
“白沙溪黑茶產業(yè)園不僅是白沙溪與全體茶農茶友茶商共同努力的百年大計,更是安化茶產業(yè)挑戰(zhàn)新常態(tài)實現(xiàn)新跨越的奮斗典范,將開啟白沙溪‘茶旅文一體化’新紀元。”在寬敞明亮的新辦公室茶臺上,劉新安自信滿滿地說道。
也就在同一天,《香飄白沙溪》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晚會在白沙溪新辦公樓大會議廳璀璨上演。
該劇目是安化黑茶首臺系統(tǒng)性舞臺歷史劇目。
“茶香賦、豐碑贊、黑磚誕生、黑茶飄香……”13個篇章以白沙溪76年探索、發(fā)展、奮斗征程為源泉,從白沙溪1939年建廠入筆,以76年來白沙溪人為發(fā)展黑茶產業(yè)、架起民族團結橋梁,推動經濟社會繁榮所作的重大貢獻為創(chuàng)作線索,反映白沙溪人求索奮進,精誠團結,攜手向前的精神風貌。
白沙溪人,又一次給了大家驚喜。
這100多人的演員陣容,均來自白沙溪各個部門和車間一線員工,他們將平時的工作體驗融入到劇目的每一個動作中,充分展示了安化茶人的勤勞樸實、剛毅柔美。
坐在臺下的劉新安看得很認真,并多次帶頭鼓掌。
他告訴我們,他希望通過這個劇目,把白沙溪的文化,白沙溪人的精神傳遍大江南北。而他自己,也許再過幾年,就打算退休了,那么現(xiàn)在他要做的,就是把白沙溪的根基再打穩(wěn)一點,培養(yǎng)出一批青年人才,帶領白沙溪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而實際上,35年了,劉新安與白沙溪早就血肉相融,注定這一輩子都不會分開了。
下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