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20/05
分享
安化茶業(yè)人的“出安化記”
發(fā)布時間:
2020-05-07 16:08
來源:
在成都的這些天,很明顯的一種感受,安化黑茶在這個城市是硬生生的撕開了一條通往消費者的口子。進入這個行業(yè)的,不管是成功者,還是暫時欠成功的,事實上都還保持著對茶的熱愛。在老輩人看來,成與敗是天注定的,但是愛是自己的,堅持自己所愛,有種“與天奮斗,其樂無窮”的快感。
在成都的安化人還是有蠻多,至少在我的朋友圈是這樣的。安化出來的女孩子,像似把安化黑茶當做了自己的“嫁妝”,帶著嵌入成都這座城市,哪怕一時半會兒不怎么賺錢,也耗費著十足的經(jīng)歷在經(jīng)營它。
安化茶業(yè)人邱悅
邱悅是一個安化姑娘,在成都電視臺工作,印象里做安化黑茶已經(jīng)好些年了。藏在黑茶里的那種家鄉(xiāng)情結(jié)特別深。我讓栩哥陪我去拜訪在成都的這些黑茶經(jīng)營者,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想感受一下安化黑茶在成都的氛圍。從不同品牌經(jīng)營者的口中,去感受不同消費人群對于黑茶的認知。品牌與品牌之間在市場上是競爭關(guān)系,但是經(jīng)營著具有同類產(chǎn)品屬性的經(jīng)營者,在某種層面是命運共同體關(guān)系,需要共同維護市場的氛圍與生態(tài)。而且,由于是一樣的產(chǎn)品,所以還是可以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
在邱悅看來,安化黑茶在精英階層的消費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一線從業(yè)者都能感受到。她讀過去年我出版的那本書,談及書中《200年前帝國精英的那場茶會》時能感覺到她很興奮。她把那本書推薦給了不少朋友,因為透過她的閱讀理解,感受到了安化黑茶歷史性形成的如金字塔式的消費結(jié)構(gòu)。大清皇帝在喝,士大夫精英階層在喝,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也在喝。
她的茶空間
一線對于很多問題的理解更具有前瞻性,有時候安化人在爭論,貢茶究竟出現(xiàn)在安化哪個山頭,其實于市場一線而言,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安化茶曾經(jīng)是貢茶。那天,一個安化黑茶同行群里,有個朋友把安化兩個大清總督拿出來說事。一個大福羅繞典,曾任云貴總督,一個小淹陶澍,曾任兩江總督。陶澍曾為安化黑茶開過專題茶會,同時留下了不少歌頌安化黑茶的詩篇。這幾年,安化名聲在外的也就是黑茶而已。于是,那位朋友就把這兩個總督拿出來對比,為羅繞典叫屈,認為世人不能只推崇陶總督而冷落羅總督。
當然,古代士大夫能否名留青史,取決于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取得歷史性的成就。陶澍在執(zhí)政方面有歷史性貢獻,開辟海路運輸,革新鹽政,更重要的是開創(chuàng)湖湘學派,推舉了林則徐、左宗棠這樣的人才。和當時的名流交往很深,去世后魏源親自為他寫了墓志銘。這樣一個人,事實上在普通世人眼里,存在感都很低。在很多短視頻平臺上,有節(jié)目組專門去采訪一些年輕人,問他們認不認識那些知名的歷史人物,很多人連林則徐、鄧稼先、錢學森這些名字都有點陌生了。
華夏5000年文明,有很多歷史名人值得我們銘記。但是安化黑茶產(chǎn)業(yè)從業(yè)者應該要銘記陶澍,至于為什么,讀過我那本《安化黑茶:一部在水與火之間沸騰的中國故事》的人心里都清楚。市場一線覺得安化黑茶在精英階層消費略顯疲軟,而事實上200年前,大清帝國精英已經(jīng)為安化黑茶的體驗開創(chuàng)了非常多的參照。
“石銚細煮松聲里”,用廬山康王谷谷簾泉的水來煮安化黑茶,從千兩茶質(zhì)樸的外表進而悟出了為人臣之道,人茶一味,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借用一支茶,酣暢淋漓的抒發(fā)出來。這里面涵蓋著一個士大夫?qū)τ诎不诓鑿膶徝赖骄耠[喻的全方位理解。陶澍人茶一味的境界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去研究。
位于安化小淹的陶澍墓
他和古時候那些不得志的文化人不同,在那場茶會之后,幾乎是平步青云。他沒有像同時期的老大哥吳蘭雪那樣,選擇了避世。他以入世的精神在面對茶。他是第一個把茶形容成汲黯、寬饒這樣粗獷的漢子,在陶澍煮沸安化黑茶的石銚里,我們能清晰的感受到,湖湘學派那種經(jīng)世致用的精神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我個人認為,陶澍對安化黑茶的理解是獨到的,也是有深度的。一個安化人,離開了安化再回望故土,在濃郁的鄉(xiāng)愁情節(jié)里,能感受到故鄉(xiāng)人感受不到的層次。這一點,在當代可能也有所體現(xiàn),不然那些在異鄉(xiāng)經(jīng)營安化黑茶的安化人,他們又都在堅持什么呢?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